嗎啡止痛新技術,讓癌患少「痛」苦
⊙李昆興(作者/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) 對於癌症患者而言,死亡並不可怕,更可怕的是疼痛的折磨。 嗎啡是很好的癌症疼痛治療用藥,但是它的副作用多,讓許多病患聞「嗎」色變,裹足不前。自從「脊椎腔內嗎啡可調控式幫浦植入手術」問世後,讓癌症患者可以少痛許多,生活更有品質。高醫率先完成的「脊椎腔內嗎啡可調控式幫浦植入手術」案例,讓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。
黃太太是一位64歲的肺癌患者,合併胸、腰骨頭多處轉移,疼痛難耐,疼痛指數高達10分,甚至曾經一度有輕生的念頭。黃太太日前接受高醫神經外科最先進的「脊椎腔內嗎啡可調控式幫浦植入手術」,植入一個可調控式的幫浦後,疼痛情形大幅改善,是癌症患者的一大福音。
「脊椎腔內嗎啡可調控式幫浦植入手術」,是幫浦內含有一小型微電腦,可根據病患的疼痛狀況,隨時調整容器內嗎啡的劑量,以達到良好的止痛效果,並減少嗎啡的副作用,可惜這種可調控式幫浦價錢昂貴,現今台灣的健保制度不給付,須要病人自費。
雖然嗎啡是很好的癌症疼痛治療用藥,但是它的副作用包括:便秘、噁心、嘔吐、睏倦或睡意、情緒不穩、頭暈、意識不清、錯亂、排尿障礙、皮膚發癢、嗎啡過敏、呼吸抑制等等,若是改用脊椎腔內的方式投予,其劑量約口服劑量的1/300,如此一來,就可大大降低嗎啡的副作用,又可達到止痛的效果。
除此之外,根據文獻統計,脊椎腔內的嗎啡投予,癌末病人的疼痛指數減緩更為顯著(7.8分降到3.2分),而且癌末病人180天的存活率也可以大幅增加(從37.2%增至53.9%)。
「疼痛」是很主觀的,它是感覺上或情緒上一種不愉快的經驗,常與組織的傷害有關。雖然疼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,用以保護人類,但是長期漫無止境的痛,例如癌症末期患者的疼痛,會造成病人的折磨與受苦,會使勇者變成懦夫,使智者失去思考的能力,不僅限制病人身體的活動、睡眠及食慾,也會造成心理的負荷,如:害怕、失望、消沈、產生自殺的意念等等。此外,疼痛也會讓癌症病人無法積極參與治療的計劃和影響日常生活作息。
世界衛生組織(WHO)於1990年宣示「免於疼痛是每一個癌症病人的權利,進行疼痛治療是對這項權利的尊重」。近年來,國際疼痛研究學會(IASP)與WHO每年也都會發起「全球抗痛日」(Global day against pain)的活動,強調免於疼痛是我們人類的基本權利之一,而且有疼痛就應該要大聲說出來!當然更希望醫師、醫學生、病患與家屬都能真正地認識瞭解疼痛,感同身受,確實地把疼痛列為病患的第五生命徵象 (The fifth vital sign),尊重病人的權利。
﹝資料來源:德桃癌症資訊網﹞
googleads
- Nov 11 Tue 2008 10:57
嗎啡止痛新技術,讓癌患少「痛」苦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