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兒童期的神經行為疾患~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

  ⊙(台中澄清醫院訊) 在小朋友中有不少的「脫線小子」和「馬達小子」,常讓父母不知所措,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胡文龍表示,這是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,是一種兒童期的神經行為疾患,可以透過治療,讓馬達正常、脫線變聰明。這類小孩可利用暑假求醫,開學後將成為「好小子」。

念國小一年級的小強,從小就活力十足,被爸爸形容是上了發條的 「馬達小子」, 好像隨時都有用不完的精力。他不但時常在不適當的場合亂跑亂吼或爬高爬低,媽媽說他的手也很「賤」,就連在看診時,都可以肆無忌憚的拿取看診台上的東西把玩。幼稚園的老師,更是常因為他又打了哪個小朋友而疲於奔命的去安撫。

國中二年級的小真,則是完全不同的類型,雖然現在已經上了國中,但是上學還是時常忘記帶課本或作業,遺失原子筆及雨傘更是家常便飯。功課時常大起大落,上課時不是常發呆就是與隔壁同學竊竊私語,整個人看起來像少了一根筋,感覺時常脫線的樣子。

小強在幼稚園中班的時候,就已經被憂心忡忡的父母帶去求醫。相反的,小真的父母親一直不認為她有什麼毛病,直到班導師一再的建議下,才到醫院就診。

胡文龍主任表示,上述兩位小朋友,其實都是屬於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。而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可細分為三種亞型:「注意力缺失型」、 「過動及衝動型」及「混和型」。小強是符合過動及衝動型 ,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典型的「過動兒」;而小真則是屬於注意力缺失型。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,為兒童期最常見之神經行為疾患,真正原因不明。目前一般認為可能是因額葉及基底核之多巴胺傳遞異常,導致的執行功能障礙。

據醫學統計,在學齡兒童中,約有5﹪至7﹪的小朋友罹患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,其中男孩較高約9﹪,女孩約3﹪且以注意力不集中居多。可透過神經學檢查、智力檢查、甲狀腺功能、苯酮尿症、鉛中毒、視聽覺檢查、腦波、學習障礙檢查,以及其他相關疾病的檢查等,來加以區別診斷。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的兒童,有時會同時患有學習障礙、憂鬱症、睡眠障礙等其他小兒精神方面的疾病。是否患有精神共病,又會影響其治療方法。

胡主任指出,治療方面目前以藥物治療效果最快也最好,必要時輔以行為療法以矯正偏差行為。如合併共病也須一起治療。

目前上了小學的小強,在經過治療後,再也不是師長心中的頭痛人物 ; 而小真上課開始變的專心,期末考成績也跟著突飛猛進了起來。小真的爸媽高興之餘,戲稱都是因為吃了「聰明藥」的關係。

﹝資料來源:春暉醫星球﹞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y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