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「量身訂做」適合自己的健康檢查?(1)
環台醫療聯盟
資料來源:新竹馬偕醫院
撰稿者:張榮哲醫師
隨著經濟的發展,國民所得提昇,台灣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,早期的各種傳染病不復出現,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文明病,比如癌症、中風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等等,而飲食方式的西方化,高油、高熱量的食物和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,更是助長了各種慢性病的盛行。在這種趨勢下,如何及早發現這些疾病,就成為現代生活中重要的課題。所謂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在疾病還未形成前先阻止其發生,或在病情還不嚴重時早期發現並治療,效果一定比病入膏肓才就醫來得好。因此,民眾對健康檢查越來越重視,各個健檢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林立,各種健康檢查項目也紛紛推出,提供關心健康的民眾更多選擇。
為什麼要作健康檢查?
也許您會懷疑:我平常身體健康,沒病沒痛,有必要作健康檢查嗎?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對是肯定的,因為許多疾病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,也就是您不會感到任何不舒服,而這個時候往往是治療的黃金時期,若在這個階段就能找出病灶並加以治療,有很高的機會可以治癒。健康檢查的目的,正是要及早發現初期的疾病。一旦錯過這個階段,病情加劇,身體感到不適才就醫,此時的治療就會曠日費時,效果不彰,甚至發生不可挽回的遺憾。
健康檢查的目標並非只消極地找出疾病,還包括了促進健康的積極功能。也就是健康檢查不只要找出有病的人,對於還未生病但已有疾病危險因子的受檢者,我們要設法減少其危險因子,以避免未來演變成真正的疾病。對於檢查結果正常的受檢者,我們也要進一步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訊息,讓受檢者不單是免於患病,身體還能越來越健康,體力、精神都飽滿充足。
雖然健康檢查有這麼多的好處,但我們要了解健康檢查也有其限制。健康檢查不是萬能的,有些疾病以目前的醫學水準尚無法早期發現,或者早期發現卻無有效的治療方法;有些疾病則無法在單次檢查中就得到診斷,須經過一段時日的追蹤檢查方能確定。而健康檢查也不是疾病的「免死金牌,當覺得身體不適時仍應就醫診治,不要仗著作過健康檢查就自認健康一定沒問題,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訊,延誤就醫,反而得不償失。
那些疾病適合成為健康檢查的檢查對象?
至於健康檢查對那些疾病的早期診斷最有幫助呢?首先是心血管相關的疾病,包括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冠狀動脈心臟病;其次是某些常見的癌症,包括肝癌、大腸直腸癌、乳癌、子宮頸癌... 等。這些都是對健康有重大影響的疾病,而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可以中止這些疾病的進行,所以這些疾病的檢查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健檢項目。
googleads
- Nov 11 Tue 2008 08:55
如何「量身訂做」適合自己的健康檢查?(1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